作者:臨床心理師 方格正
 
在重要的關係裡面我們時常會不由自主地使出一些小心機,我們不是刻意使壞,而是心裡頭的不安全感驅使著我們這樣做,所以在心理學上這也可以稱作是一種「防衛機轉」,而今天想與大家聊聊的就是常出現在關係中的「測試行為」。
 
用來自我保護的測試行為
「如果他是愛我的,那在我提分手的時候就會挽留我」、「如果我爸媽在乎我,那當我關在房間的時候就會來關心我」、「如果你還愛我,那若我自殺你一定會馬上跑來救我…」。類似的句子幾乎可以無止盡的列下去,測試行為就像是餌等著魚兒一口咬下,一旦上勾便證實了我們心中深處的恐懼—對方並不愛我,背後也隱含了「我不夠好、不重要」的羞愧感,若非如此,我又怎麼會一再被人糟蹋呢?
正是因為如此深的恐懼與羞愧,所以人才會使用這個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,其實釣魚的人真正盼望的是對方能通過測試,千萬不要上勾,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相信對方是真的接納我們的,然後我們便願意把自己交付出去,義無反顧地信任對方,讓自己在愛中臣服。
 
兩敗俱傷的測試
目前為止看來使用測試行為似乎很合理,的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關係裡測試對方,不然我們怎麼能放心地把自己交付出去? 但是當心裡的恐懼太過強烈,或是過去因為缺乏被愛的經驗導致難以信任對方時,人就可能重複、僵化地使用同樣的防衛機轉,此時問題便產生,關係也因此破裂,畢竟很少人有耐心不斷地接受測驗。
曾經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,他與女友交往了一陣子,兩人原本十分甜蜜,一年後女友提出結婚的想法,但當時的他對婚姻毫無準備,無法馬上給予承諾,女方便提議分手,他雖傷心卻也無奈。然而雖然形式上已分手,女方並未就此斷了聯繫,時常主動噓寒問暖,這讓他更為難受,因為他還愛著對方,所以更需要彼此分開一段時間來減輕自己的失落,只好選擇過好自己的單身生活。一連幾天沒聯絡,某天她傳來訊息「看來有沒有我對你都沒差,你真的讓我好失望」,忽然他懂了,原來她的分手是一個以退為進的測驗,目的是希望他能反過來主動求婚,以證實他對她的愛。我朋友雖然理解了這個測試,但他怎樣也無法說服自己在如此不理性的情況下決定終身大事,故事的結局兩敗俱傷,她在失望下永遠地離開,他獨自承受著失落與悲傷。
 
成長與解套
測試行為並非罪大惡極,這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保護自己的方法,正因為學得如此根深蒂固,以至於面對焦慮時便不由自主地使用出來。然而,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需要覺察自己的測試背後之目的,以及測試所帶來的後果;也需要理解,某些測試行為現在已不再適用,這些測驗的前提假設並非真理,別人沒有馬上主動表達關心不代表對方不愛我,有可能是他沒注意到我的難過、又或者我的行為讓他也很難過。
當我們學會照顧自己的焦慮,不再那麼害怕被遺棄,例如可以提醒自己彼此曾有過那麼多美好的回憶,累積的感情不會被一次的衝突否定,我們就不再因為測試失敗而遍體鱗傷。當我們在關係中培養足夠的安全感,越來越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總有一天,我們可以告別僵化的測試行為,謝謝它曾經帶來的保護,並用更真誠成熟的方式對待我們所深愛的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arou8020 的頭像
    jiarou8020

    瓶水相逢

    jiarou8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